中國旗袍演變史五:20年代—倒大袖與新樣式 |
服裝知識 有11758人參與 2005年4月19日 來源: -微服網(wǎng) 進入社區(qū)交流 |
| | |
| |
| 辛亥革命后,著旗袍的人大大減少。1924年,末代皇帝傅儀被逐出紫禁城,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。1920年前后,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,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、輕松和愉悅。這一時期,以上海為中心的女性妝飾新一輪的展示臺,已悄悄拉開帷幕。
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,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“文明新裝”。這種“文明新裝”由留洋女學生和中國本土的教會學校女學生率先穿著,城市女性視為時髦而紛紛效仿。上衣多為腰身窄小的大襟衫襖,擺長不過臀,袖短露時或露腕呈喇叭形,袖口一般為7寸,稱之為倒大袖,衣擺多為圓弧形,略有紋飾。裙為套穿式,初尚黑色長裙,長及足踝,后漸至小腿上部。?當“文?明新裝”異軍突起之時,舊式的襖裙、襖褲也層出不窮地變換著小花樣。衣領(lǐng)降低高度,讓頸項露出來。領(lǐng)口挖成圓形、方形、雞心形、金剛鉆形。短襖的下擺時圓時尖,或是六角形,存心不良的女人往往從襖底垂下挑逗性的長而寬的淺色絲質(zhì)褲帶,帶端飄著排穗。清式的馬面裙慢慢簡化,榴裥越來越少,乃至消失,最后連馬面裙本身也蹤影全無。舊的服飾消失,新的形式產(chǎn)生。 
20年代中葉起,一種新旗袍誕生。上海是當時公認的服飾時尚中心,其聲勢遠遠領(lǐng)先于全國各地并左右著中國服飾時尚的變化。上海旗袍時尚的最初,是以無袖的長馬甲形式出現(xiàn)的,短襖外面的長馬甲代替了長裙。1926年,長馬甲同短襖合并,就有了民國新旗袍最初的款式。張愛玲評價道:“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,具有清教徒的風格!迸凵韺捤、廓形平直,長度在踝關(guān)下之上或大約小腿肚的地方,倒大袖,領(lǐng)、襟、擺等處仍喜做滾邊鑲飾,但繁褥之風日減,?“裥干”和闊滾條被視為過時的象征。是秋冬時穿的夾旗袍,倒大袖,只有一道花邊裝飾。中的旗袍,已略顯腰身,長至小腿肚,倒?大袖。1924年秋,末代狀元劉春霖之女劉沅穎下嫁《玉梨魂》作者徐枕亞,新娘當時穿的就是這種倒大袖旗袍。 
20年代未,旗袍開始收腰,受歐美短裙流行潮流的影響,擺線提高至膝下,仍為倒大袖,但袖口變小,裝飾性質(zhì)的鑲滾趨潔,甚至完全取消,色調(diào)也力求淡雅和諧,后體上顯得十分簡潔方便。1929年上海女學生穿的旗袍,擺線已到膝蓋處,袍身變得合體,有的袖口裝上仿西式的克夫,成為流行一時的時尚。20年代的中式女裝最顯著的特征,就是倒大袖,包括旗袍。倒大袖在旗女的袍中有,漢女的衫襖也時興過一段時期,民國初的“文明新裝”也是倒大袖,?20年代的旗袍一直沿用這種袖形,直至30年代才慢慢消失。 
19世紀20年代,歐美服飾審美標準對中國女性產(chǎn)生了很大的影響。這一時期歐美女服的主要特征有三點:強調(diào)直線造型;常穿的裙子長度至膝;衣身和裙子的分界線降低至臀圍以下。西方流行女裝的這些特征,在同一時期的旗袍上也有所映射。此時的旗袍呈平直造型,幾乎看不出胸腰臀曲線,腰節(jié)線較低。1926年后,旗袍的下擺一升再升,至1929年升至膝蓋處,女子大大方方地露出她們秀麗而健美的小腿,充滿時代氣息。這一時期,國內(nèi)外通商、交流的機會增多,歐洲進口的布匹、?羽紗、呢、絨、蕾絲等紡織品,擴大了國人的著裝選擇,改變著人們的著裝觀念。人們不再那么固執(zhí)地追求“做一件傳三代”,從而刺激了購買欲望,推動了旗袍的流行和變革。進口面料也是中國接受西方藝術(shù)風格的主要渠道之一。20年代的旗袍就明顯受迪考藝術(shù)的影響,主要表現(xiàn)為直線造型、對稱的裝飾品和紋樣圖案。 
進口絲襪的流行是對傳統(tǒng)布襪的大改革,19世紀末20世紀初,一般洋行職員穿絲襪多,銷售點限于少數(shù)條約口岸的外國商店。據(jù)說義和團起義時,見穿絲襪者,便呼其“二毛子”,憤而用刀欲砍其腳背,經(jīng)哀求雖住手,也必撕破其絲襪才罷休。絲襪被視為“二毛子”的標識,不難想象清末華人穿絲襪者極少。民國初年,上海先施、永安兩大公司崛起于商界,以專銷“環(huán)球百貨”為經(jīng)營特色,從此洋貨在上海人日常消費中的地位逐漸顯赫。據(jù)包笑天回憶,當時的絲襪是從這兩家公司購買的,時價每雙1元,分黑、白兩種顏色。絲襪淘汰了老式長褲,賦予旗袍的開衩以全新的意義,也就是說,使女性的腿成為時裝的視覺中心,可見,絲襪是新旗袍誕生的基礎(chǔ)并不過分。高跟皮鞋的流行比絲襪要晚,因為它能達到拔長身高,更好地體現(xiàn)女性苗條身材的目的,所以幾乎與旗袍同期成為摩登女郎的新行頭。
。ㄈ耐辏 |
|
| |
| |
|
微服網(wǎng)全部信息旨在向廣大網(wǎng)友提供學習參考資料,我們不對其內(nèi)容真實性進行論證,也不代表本站立場。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