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尚觀察:男人穿裙子女人穿褲子? |
服裝知識 有5658人參與 2005年8月29日 來源: ef888-微服網(wǎng) 進入社區(qū)交流 |
| | |
| |
| 裙子是現(xiàn)代生活中最吸引人的服飾之一
酷熱的夏日里,在街上放眼望去,能欣賞到女人們或長或短、或垂或飄的裙裝,女人穿上裙子看起來總是風情萬種、嫵媚迷人。男人穿上裙子會是個什么樣?男人有穿裙子的權利嗎?
英國:蘇格蘭短裙等于一部英國史
還記得吧,今年4月,英國的查爾斯王子穿著傳統(tǒng)的蘇格蘭短裙,一臉幸福地拉著卡米拉的手,在眾人面前亮相。
蘇格蘭人視蘇格蘭短裙為“正裝”,在婚禮或者其他較為正式的場合才穿。直到現(xiàn)在,蘇格蘭的軍隊還把蘇格蘭短裙當成制服。黑色的呢子上裝,白色的襯衫,花格呢裙,羊毛襪,再配上同樣花型的格呢披肩和有獸皮裝飾的系于腰間的酒壺,一個標準的蘇格蘭男子的形象就躍然眼前。
在英語中,蘇格蘭短裙被稱為“kilt”,這是地道的蘇格蘭語。關于此短裙的起源,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一直有爭論。有一種說法是:一個名叫湯姆·羅琳遜的英格蘭人最早倡導穿蘇格蘭短裙。據(jù)記載,1715年,英國**采取開放政策,允許英格蘭、蘇格蘭兩地的人們互通貿(mào)易,湯姆·羅琳遜便是從中受益、北上淘金的商人之一。他在蘇格蘭北部開了家木炭畫加工廠,蘇格蘭短裙就是他在工人中推廣的工作服。傳統(tǒng)的蘇格蘭服飾“kilt”,原本包括寬大的披肩,披肩和短裙連成一體,在砍樹時很不方便,湯姆·羅琳遜便向裁縫提出,將 “kilt”一剪為二,蘇格蘭短裙由此誕生。
但是,也有記載表明,早在1624年,蘇格蘭軍隊就將蘇格蘭短裙作為軍隊的制服了。
“穿蘇格蘭短裙不穿內褲”的說法也一直在流傳。一種解釋是:只有在跳舞的時候才需要穿內褲;如果穿有襯里的蘇格蘭裙,內褲似乎就成了累贅;穿沒有襯里的毛料蘇格蘭裙,內褲就不可缺少;是否需要穿內褲取決于天氣、個人習慣以及要出席的場合等。
另一種解釋是個典故。據(jù)說,300年前,在蘇格蘭高地的一次保衛(wèi)戰(zhàn)中,蘇格蘭部隊的一個軍官突然下令,讓士兵脫掉蘇格蘭短裙和內褲,只穿著襯衫向對方進攻。對方的士兵見此情況,以為他們的敵人都瘋了,便調頭而逃。從此,“穿蘇格蘭短裙不穿內褲”的說法便傳開了。
講完了裙子里面的奧秘,還要提一下蘇格蘭短裙上的格子,素有一“格”一階級的說法,說“蘇格蘭短裙等于一部大英帝國的歷史”,真的一點兒也不夸張。據(jù)說,英國蘇格蘭格子注冊協(xié)會記載著幾百種不同的格子圖案,有些以姓氏命名,代表著不同的蘇格蘭家族。黑灰格被稱為“**格”。也有特別為皇室成員定制的格子圖案,貴族的身份高貴,他們穿著的格子圖案也被稱為“貴族格”。在17世紀和18世紀,蘇格蘭高原部落之間的戰(zhàn)爭終年不休,戰(zhàn)場上的男人們便以所穿的格子圖案來辨認敵我,有點兒像現(xiàn)在的“軍服”。
下次如果有機會,我們應該仔細欣賞一下查爾斯王子身上的短裙。
    中國:男人穿裙子比女人還早
在中國,根據(jù)記載,早在商代,男性就開始穿裙子,而女性直到漢朝才形成穿裙子的習慣。
商代的服飾,主要是上身穿“衣”,衣領開向右邊,衣長到膝蓋;下身穿“裳”,裳長到足踝,在腰部束一條寬邊的腰帶,腹前加了一條上窄下寬、像斧子形狀的裝飾物“齻”,用來遮蔽膝蓋,所以又叫“蔽膝”。
到了很講究雅致和禮儀的周代,開始把下裳的兩片布合成一個圓筒,類似現(xiàn)在的裙子,比商代的裳更雅觀,就是騎馬不很方便。
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上衣和下裳干脆合在一起,從上下兩截單獨穿的衣和裳,變成了上下一體,走了簡潔的路子,二合一———把三角形的布在身后展開,布的右下角繞過雙腿,從雙腿前包到身子左側,之后把布的左下角按照同樣的方式裹到身子右側,再用腰帶束住,這就是風靡戰(zhàn)國時代的“深衣”。看起來頗有點兒連衣裙的味道。
上面提到的上衣下裳和“深衣”,多用于禮服,也就是說,在某些特別的場合,人們必須穿裙子才不失禮。
后來,“深衣”演化成袍子,也出現(xiàn)了褲子,中國男人才告別了穿裙子的時代。
斐濟:男人穿裙子女人穿褲子
對很多中國人來說,斐濟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地方。斐濟位于西南太平洋的中心,地跨東、西兩個半球,180度經(jīng)線貫穿其中,因而成為世界上既是最東又是最西的國家,全年平均氣溫為22攝氏度至30攝氏度。
在斐濟國內,我們可以欣賞到男人穿裙子的“風景”。斐濟人的服飾別具特色,在城市的大街上和酒店的海灘上,到處可以看到身穿大花襯衣和齊膝的毛料裙子的男人。這種裙子是當?shù)啬腥说募揖臃,被稱為“solo”。此外,在蘇瓦島上,還可以看到高大威猛的男警察們穿著“solo”在大街上指揮交通的颯爽英姿。那種裙邊剪成三角形的裙子,充滿了南太平洋島國的原始美感。而奇怪的是,女警察們卻穿著褲裝,遠沒有男警察們那樣“嫵媚”。
斐濟人有戴花的習慣,所以你經(jīng)?梢孕蕾p到頭戴鮮花、身穿裙子的“驚艷”男人。
還有哪些男人穿裙子
在圖片資料中可以看到,古埃及的男人也穿裙裝。埃及是個比較熱的地方,人們的衣著比較簡單,用亞麻纖維織布,做成衣服。一般,男人們只穿一件白色短裙,腰部以上不穿衣服。在比較正式的場合,他們會加上一件外套。這樣的服飾,自國王以至于百姓都相去不遠。有地位的男子有時還會化妝、畫上眼線,戴假發(fā)。
仔細算來,世界上穿裙裝的男子不在少數(shù):印度南部的圖塔人男子系圍裙,北美洲的易洛魁人男子穿鹿皮短裙,霍比人男子穿白棉布短裙,泰國泰族男子穿統(tǒng)裙,等等。我國少數(shù)民族中也有部分地區(qū)的傣族男子穿裙子,在上海的松江、青浦等地也曾有男人穿的裙裝出現(xiàn)。
都市時尚:男人也該穿裙子
現(xiàn)代都市中的男子,有沒有要穿裙子的愿望呢?
在美國紐約,曾有100名男子舉行過一次別開生面的“裙裝秀”。他們穿著中長裙、迷你裙甚至芭蕾舞裙,一起走上紐約街頭,大聲呼吁“男人也應該有穿裙子的權利”,號召結束男人只能穿褲裝的時代。
意大利時尚前衛(wèi)的男士們已開始在家中穿裙子。雖然僅限于在家中,卻已是男人們的重大突破。
在中國香港、臺灣的演藝圈,男士著裙裝也成了潮流。已故香港藝人張國榮曾以裙裝打扮舉辦個人演唱會;余文樂穿蘇格蘭短裙與關心妍一起為某品牌婚紗拍攝廣告;馮德倫穿蘇格蘭短裙扮刀鋸美男玩魔術……
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地的一些時尚聚會中,男人穿裙子已不再讓人瞠目結舌。
1984年,一位名為瓊-保羅·高第爾的服裝設計師為男士設計了第一條裙子。高第爾曾經(jīng)這樣說:“一個男子所穿的衣服并不帶有男子的權利,他的男子氣概在他的頭腦中。”
還有一些男性穿裙子不是為了趕時髦,而是為了便于勞動。在美國的科羅拉多州,許多男性建筑工人身穿蘇格蘭短裙和靴子,敲敲打打地蓋著房子。工人們說,從來沒想到,穿裙子工作會這么輕松,而且通風良好,因此,越來越多的工人換下了厚重而悶熱的牛仔褲,穿起了裙子。
裙子正在對男人們搖動著“橄欖枝”。某一天,我們真的可以在大街上看到,一群群穿著裙子、昂首挺胸地走來走去的男人嗎?
對于這個問題,一種觀點認為,陽剛的男人穿上裙子可以呈現(xiàn)出溫柔細膩的一面,也有利于刺激全球消費,使市場的需求大大增加,益處多多。而另一種觀點認為,服飾與社會息息相關。以前,男人普遍穿著裙裝,后來寥寥無幾,說明男裙在社會競爭中已經(jīng)被淘汰了;現(xiàn)代社會的工作節(jié)奏之快,也使男人普遍穿裙子的難度系數(shù)大大增加。
|
|
| |
| |
|
微服網(wǎng)全部信息旨在向廣大網(wǎng)友提供學習參考資料,我們不對其內容真實性進行論證,也不代表本站立場。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