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尚觀察 | 中國將接替日本成奢侈品高級時裝大國 |
服裝知識 有4706人參與 2006年12月4日 來源: 中國服飾報-微服網 進入社區(qū)交流 |
| | |
| |
| 有人說,中國將接替日本成為未來奢侈品市場的龍頭老大。那么,在一片看好聲中,中國是否真的有這個市場替高級時裝錦上添花?
中國的奢侈品市場數據-先來看一些眾所周知的數據:
一、奢侈消費的未來10年,中國將取代日本?
國際時裝品牌北望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,已成了常規(guī)動作,分店如雨后春筍,中國更被視為在未來10年有能力取代日本的奢侈品消費國,并成為全球最大的精品消費國。但是降低進口關稅,卻大增消費稅,這種懲罰性精品消費,最后的結果卻是把最有消費能力的頂級顧客往國外推。
二、中國富豪榜榜單人數成倍增長
2005年中國富豪排行榜上的名單人數成倍增長,最低資產額為5億人民幣,連續(xù)位居首席的國美電器主席黃光裕先生的資產近150億人民幣。但是,富豪們都低調地生怕榜上有名。
三、游艇與私人飛機的興起
調查顯示,100萬美元的游艇與1000萬美元的私人飛機,是中國富豪們最想購買的精品,但大多為了公司商務用途,而非私人享樂。
四、百萬富豪精品展吸引眼球
4月底在上海舉行的Millionaire Fair,以百萬富豪精品吸引當地有錢人,尤其對來自威尼斯的黃金浴缸表示興趣,但對于40家參展品牌,連記者們都說有些不算頂級。
各種跡象表明,中國人絕對有一擲百萬的能力。但是,中國,有沒有鼓勵精品消費的意識?中國女人,有沒有一擲百萬買高級時裝的眼光、決心、膽識和姿色?
中國的高級時裝潛力客源卡爾·拉格菲爾德被問到今次香奈爾2006春夏高級時裝香港展的目的時表示,中國女性穿衣品位越來越有水準,是時候向更高層次的高級時裝邁進了。
就像近年越來越多的時裝藝術展也開始到中國舉行,香奈爾此舉最重要的,是通過現場真實呈現香奈爾在巴黎高級時裝展上舉行發(fā)布的盛景,來加深亞洲女性對品牌的尊重與認知,明白除了標記與標價,背后有對時裝藝術一絲不茍的執(zhí)著信念與追求。這一點,在展覽當天的報道和時裝迷的熱切討論中,在那些心服口服的語氣里,都給出了答案---香奈爾此舉,收獲了最好的成效。
女人對一切美麗的東西,有天生的欣賞眼光,然而,卻不一定有購買的決心。受訪的幾位香港豪門名媛,都忍不住贊嘆好美,但也表示,不會花近百萬港元買一件衫,理由很簡單,貴得太離譜。
而背后的另一層意義則明顯表示出,自己對錢財的支配權,并不如外界想象那么大。
畢竟,家里有錢與自己有錢,是兩回事;有錢與花錢,也是兩回事。
高級時裝,并不需要趾高氣揚的高調,它需要的是一個很愛時裝,花得起這筆錢,又肯花這筆錢的女人。而要把高級時裝穿得好看并深入人心,還要有顯赫的身份與美麗的姿色。
所瞄準的有潛力穿高級時裝的中國女人有兩類,一類是在國際上已占有一席地位的女明星,但目前看來,有穿得起的身材,卻有買不起的身價,仍以品牌贊助,造勢成分居多;另一類是有錢有權旺族長輩的后代,長輩保養(yǎng)得好的不多,但寵愛晚輩的不少,而晚輩們在國外的經歷,又令她們早早地深入接觸到時裝藝術,愛美、懂美、又花得起長輩的錢……綜合來說,筆者寄厚望于第二代及第三代。
筆者反而不看好目前風生水起的富豪階層。因為富豪榜上的大人物,目前的消費,仍以追求外界認可和公司氣派為主,還沒有到私人享受的層次,并且富豪中男人太多,有話語權的女人太少。
而那些一生穿一次的過癮族,雖有潛力,同時也有點尷尬。
過癮族往往是深愛時裝的人,有錢,但不一定到可以任意放肆的地步?墒牵呒墪r裝有一個磨合的過程,亦并非現買現穿。初次選貨、量身時,顧客要在經理的指導下,憑想象力付出一臺車、一棟房的價錢,去考驗自己的品位,是需要極大的膽識的。她們對高級時裝,往往有過高的期望,也極度挑剔,但是,那畢竟只是一件衣服,并不能讓人改頭換面,飛黃騰達。
如果沒有一位優(yōu)秀并值得信賴的經理買手從旁指導,失望之余,更痛心錢財,付諸東流。
中國的高級時裝追求真善美,是人類的使命。
以中國五千年的傳統(tǒng)文化來說,中國自己難道沒有高級時裝?那些精美的手繡、彩霞織藝、玉雕等,讓外國人驚艷無比,難道中國人自己無動于衷?
不,我講的不是坊間所謂的手工,更不是商店千篇一律的工藝品。沒錯,高級時裝是講究手工。但是手工制造,并不等于高級時裝。這之間的差別,在于美學、摩登、創(chuàng)新與罕見。
請看,頤和園中陳列的慈禧日常服,那種對稱又不對稱、富貴又不俗艷、層次漸進的繡花,恰到好處的金絲銀線珠粒以及無痕的縫邊,無不令人叫絕。
滾邊秀氣細膩,配色婉約動人,一眼便可看出服裝中蘊含的一種一絲不茍的執(zhí)著精神,完全不是清宮片中那些為凸顯皇族氣派而制作出的僵硬清裝殼子。可是,過去的中國,有一種思維,認為注重穿衣打扮,是不思上進的表現,奢侈,彼時并非一個中性詞,而是帶著貶義。
中華藝術,不僅僅是舞龍舞鳳、大紅大綠或牡丹臘梅。不必迎合洋人的意識流,而要懂得結合外來文化不斷改良,自我創(chuàng)新,不暮氣不滑稽,讓自己人先愛上,別等到洋人刮起東風,才一路猛追。
比如,香港設計師鄭兆良(Barney Cheng)不久前在印度尼西亞的首都雅加達舉辦的時裝展上,有件7層極薄蕾絲金絲刺繡旗袍,飄逸得如仙女般,將歐式浪漫貫穿于旗袍的旎旖窈窕,美不勝收。另有金銀縫線的流蘇,花卉云海融入晚裝裙腳設計,都極具高級時裝的功力與現代美學眼光。擺在世界時裝平臺上,十分有中國味道,而不是簡單販賣中國元素。
在中國忙于大量生產拼業(yè)績的今天,其實,并不適合大肆推廣高級時裝,以免指鹿為馬,渾水摸魚,但,這正是默默耕耘、摸索、探討的大好時機,從古書收藏、現代藝術中,尋找蛛絲馬跡。然而,在各方面都鼓勵將古老的精美手工藝傳承發(fā)揚光大的同時,也得真心鼓勵高層次的精品業(yè)消費,以此為榮才可以。
|
|
| |
| |
|
微服網全部信息旨在向廣大網友提供學習參考資料,我們不對其內容真實性進行論證,也不代表本站立場。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