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尚觀察 | 干嘛非要往上硬貼“民族服裝”標簽? |
服裝知識 有4268人參與 2007年4月26日 來源: 新浪-南國早報-微服網 進入社區(qū)交流 |
| | |
| |
| 專家一爭論,公眾就發(fā)笑:不就是一件禮服嘛,只要大方莊重得體,能給咱們的運動員增添朝氣銳氣就行,干嘛非要往上硬貼“民族服裝”標簽?
奧運會頭一次在咱中國舉行,作為東道主,服裝上有點特色那是應該的,能夠“驚艷四座”當然更好,可以長我志氣、強我形象嘛!但是,奧運禮服雖然重要,畢竟只是外在的形式,用不著花那么大的力氣。 
相反,倘若在奧運會入場式上,運動員真的穿上了“峨冠博帶”的漢服,或是頗具清代遺風的唐裝,或是束手束腳的長袍馬褂,那只會令世人大跌眼鏡,幾乎是欲把賽場變舞臺了。不穿還好,穿了只會令國人尷尬。我輩平頭百姓的認識是,要長我中華志氣,增我泱泱大國的國際形象,關鍵還是在于比賽成績,至于服裝,并不打緊啊!
運動員的奧運禮服之所以讓專家們“大傷腦筋”,可能是受近年來風靡全國的“懷舊情結”所感染。節(jié)日要穿漢服,上學要穿漢服,還有人要把洛陽變成宋裝的天下……所以,在2008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的著裝問題上,這種懷舊情結順理成章地再度泛濫起來。奧運會是體育競技的舞臺,并非民族服裝展示的T型臺。在漢城奧運會上,韓國人沒著韓服,日本人沒穿和服,英國人沒穿蘇格蘭服,中國人穿的也是西裝。如果一定要在本屆奧運會上突出一下民族的特色,那么就該在民族特色而不是古裝上下功夫。一成不變的民族服裝是沒有生命力的,必須要跟著時代的發(fā)展而發(fā)展。懷舊的“民族服裝”不是奧運會所需要的,也不是國人所歡迎的。
|
|
| |
| |
|
微服網全部信息旨在向廣大網友提供學習參考資料,我們不對其內容真實性進行論證,也不代表本站立場。 |
|
|
|
|
|
|